气势小峥嵘

第二章

     国家不幸诗家幸,赋到沧桑便是工。诗家和历史的关系就是这样。史家和历史的关系又何尝不是这样?

    我原本不姓冯的!

     这八个字印证了我在野史上看到的家族的传说起源。据《中国姓氏考》记载,西汉年间,太史公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囿于囹圄十九载,如豆的灯光漂白了牢狱的断壁残垣。执一秃笔,十九年笔耕不辍,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的《史记》。但这部大成之作流传命运却是坎坷。

      汉文有道恩犹薄,湘水无情吊岂知。刚愎自用的汉武帝刘彻因看到《李陵列传》后,盛怒不已。他在对司马迁施以惨无人道的宫刑之后,又三次摧毁了已经成书的《史记》。 因为司马迁在书中还原了李陵本来的面目。司马迁没有因为自己因李陵受了宫刑之祸而歪曲历史事实,也不曾因为汉武帝的天子盛怒虚美隐恶。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。不虚美,不隐恶。虽是残破之躯,确是最铮铮铁骨的史学大师,他就以这样悲天悯人而又刚强不屈的身影俯视着世间的苍凉百态。

        司马迁在狱中第四次完成《史记》。彼时他刚至不惑之年,但已满头白发,满脸纵横如山河的皱纹,步履蹒跚,垂垂老矣。衰老的从来只是人的躯体,而不是人的灵魂。他目光坚定,意志坚韧。十九年间他把自己做史官所得的俸禄,家人送给他的供养之物,全部送给了看管自己而又家境贫困的小吏。

    这些贫困小吏在看管司马迁的同时,又在帮司马迁做着另外一个秘密的活动——挖通道。第四次完的《史记》就是通过这密道让两个儿子分别分几车,拉着连夜出逃散落的全国异地的。

      其实这几位小官吏的名字应该留在史册的。他们不同于清朝末年看守敦煌莫高窟的王圆箓道人。这个道人是迫于生计,把祖国的文化卖给外国人的。而我们这几个小官吏却是把真正的 史学大作留给了千千万万的子孙后代。或许他们在漫漫的封建社会黑夜当中,在懵懵懂懂当中窥知了《史记》将于后来人的重大意。历史应该感谢他们。

      司马迁二十一岁因李陵之祸入狱,半官半囚,四十岁岁被赦,回家休养。此时的两个儿子,已经带着《史记》逃往异地。不多几年,太史公司马迁命归黄泉。

       连夜出逃的两个儿子带着这几大车简牍,从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中心长安,遁走至当时的冀中平原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——东柴里。其中的一个儿子把“司”字去掉一横和一口,变成了一个“丁”字;另外一个儿子把去掉的一横和一口,化成两点水,添加给了后面的“马”字,于是变成了一个新字——冯。于是在这冀中平原,便有了姓丁和姓马的两户人家。这两户人家在这个小小的村庄时代以教书为业,兼致力于各种文字教育工作。中国历史的正史《史记》》也就从这小小的村落中开始世代的延续。

     在司马迁入狱前,他已经有一妻一妾,有嫡庶四个儿子。另外两个儿子继续留在山西。所以直到现在山西仍然有司马家族。

     这一段野史的记载,曾经让我热血沸腾,就曾经觉得我的祖上不会是简单的一个姓冯的毫无渊源的家族。这野史给了我足够的信心。

      所以当我从那锦帛上看着几乎要消失生命力的几个字时,那自豪感就像春天的野草,油然而生,无法遏制。

      司马家族,大成家谱!带着贪婪的敬意我一张一张的翻阅着那薄薄的锦布,开始一点一点追随祖先的踪迹……

评论(17)

热度(27)

  1. 共7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